• slider image 51
  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3
:::
切換分類

其他

3-D browser是種能夠透過虛擬空間讓使用者同時瀏覽6個不同網頁的瀏覽器。想像你正站在一個有六個面的箱子當中,而每一面皆可顯示不同的網頁內容,從此你不再需要重複開啟六個瀏覽器視窗了。你能夠利用滑鼠游標來捲動箱子,讓任何一面的網頁出現在你面前。而當你發現有的資料時,更可以利用縮放功能將該面「牆」放大成為如同傳統的瀏覽視窗。

這是目前大陸飯店業在使用的一種方便消費者可在住宿房間時,可以透過電話線傳輸語音、視訊、傳真 及上網功能的技術,主要是增加了頻寬,雙方的速度可達 10mhz,方便商務人士住宿時使用。

3G 是「3rd Generation」的縮寫,所指的是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,這是行動通訊的第二次大變革。前一代,也就是第二代行動通訊主要是由類比編碼改為數位編碼,由歐洲各個通信廠商所共同制定的GSM泛歐式行動通訊是這一波的主流;在日本地區,則自行制定了PHS個人通訊系統;美國地區則分別有D-AMPS (數位式AMPS系統)、 PACS與CDMA 1等不同的規格,但是整體來說,GSM支援國際漫遊與多樣化的手機規格,使得它席捲了全球大部分的手機市場,並將行動通訊帶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。第三代行動通訊是以CDMA的改良技術為主體,而ITU國際電信聯盟在1999年為了3G行動通信,建立了IMT2000 (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2000) 國際行動通訊標準,這個標準包含了3G行動通信的一些規範,並與第二代行動通訊必須要相容,並且可以和目前的有線通訊結合。對於3G的室內用戶而言,最高傳輸速率必須要能夠超過2Mbps以上,在戶外移動的用戶,則依照移動速度的高低,必須至少支援144 Kbps或是384 Kbps的速率,如此的速度和目前GSM的9.6 Kbps或是GPRS (2.5代行動通信) 的112 Kbps相比,都是一項很大的突破。除了規範通訊速率之外,3G手機還要能夠與呼叫器系統、行動電話基地台、有線電話與衛星電話系統結合,並且同樣支援GSM系統所支援的國際漫遊服務,達到行動通信全球化的目標。目前3G有兩大集團各自發展不同的規範,由歐洲的Nokia、Ericsson與日本的NTT公司結合的 3GPP協會,主導其中之一的「UMTS W-CDMA」(簡稱CDMA);另外,由美國電信公司Motorola、Lucent與Qualcomm,則組成了另外一個聯盟3GPP2,則採用由 CDMA1改良而成的「CDMA 2000」為實作的標準。前者保有目前GSM系統的技術優勢,後者則由於有Qualcomm (為發展出CDMA技術公司) 對於CDMA關鍵技術的支援。目前我國拿到3G執照的業者有五家,包括中華電信、台灣大哥大、遠傳電信、威寶電信與亞太行動寬頻等,除了亞太行動寬頻是採用CDMA2000之外,其餘業者皆使用W-CDMA系統。

40-Gigabit是美商朗訊科技公司日前開發的新技術,在光纖電纜上,每秒可傳送40gigabit的資料。主要佈 設在骨幹網路上,利用光波傳送語音及影像資料,大大的提昇目前商用的網路速度。

日本的DoCoMo公司將於2006年推出4G的行動電話服務,有更高的影像解析度讓使用者欣賞高畫質的電影與電視節目,傳輸速度每秒將逾20MB,比現在及 3G的行動電話服務快2,000及10倍。

802.11無線區域網路(Wireless LAN)這個團隊負責一系列無線區域網路的電腦通訊標準,主要以5GHz及2.4GHz兩個無線電頻率,讓兩臺電腦或端點,彼此間發送電波以傳輸資料,建立區域網路或廣域網路的技術。 無線區域網路的第一套標準在1997年制定,在OSI模型的實體層內,起初使用2.4GHz的ISM頻道(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)來建立網路通訊,後來在1999年又加入5GHz頻道,接著陸續研發相關的傳輸技術,並成立更多的標準,其中我們較為常見的,是 802.11a、802.11b、802.11g及802.11n等技術,在很多無線網路卡或基地臺上,皆會註明上述標準,而這些規範定義出不同的傳輸速率和距離。

802.15無線個人區域網路(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) 和 802.11不同的,這個團隊主要研究的無線技術,是個人區域網路上的應用。和其他802研究團隊相同,802.15下也細分了很多小組,研究各種相關技術,並制定標準,裡面最廣為人知的,就是802.15.1小組的藍牙(Bluetooth)科技。目前有許多行動通訊以及個人電腦周邊裝置,如行動電話耳機、無線滑鼠等,都使用藍牙傳輸,以便實現無線個人區域網路。

802.16無線寬頻網路(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)此團隊的研究對象,就是以無線技術建構都會網路。在這一系列的標準中,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全球微波存取通訊(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,WiMAX),它能讓企業或個人用戶,直接以無線傳輸連接網路,成為網路到府「最後一哩」的新選擇。
802.20行動無線寬頻(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)這個標準與 802.16相當類似,但以行動通訊為主,以封包傳輸的方式實現行動無線寬頻網路。事實上,這個團隊與802.16e小組的「mobile iMAX」研究內容非常相似,但最後透過投票表決,將此標準交付802.20團隊。由於跟無線寬頻網路很像,因此有人稱它為「Mobile-Fi」。

802.3 乙太網路(Ethernet)IEEE 802.3團隊所制定的標準,就是我們熟知的乙太網路,也就是今日普遍應用在區域網路連線上的通信協定,這些標準集中在OSI模型中的實體層和MAC子層,而且僅針對於乙太網路的「有線」傳輸。除了區域網路採用這方面的連線技術規格,在廣域網路里面,也應用部分的技術標準。乙太網路連接方式,是直接以實體線材連接兩臺以上電腦,或是用傳輸線搭配中間設備。早期的乙太網路是透過同軸電纜,並以轉接頭同時串接很多主機;而今日大多是使用雙絞線,並搭配連接設備,像是集線器、交換器或路由器等,而802.3的標準,就是制定這些設備彼此之間,透過何種機制完成資料傳輸,像是使用的線材類型,以及電子訊號格式等規範。所以我們可以在多種網路線材,以及交換機等網路設備上,看到產品註明相容於802.3標準,這是要告訴使用者:「這個網路產品是依照這個技術標準下去開發的,所以相容於其他遵循此標準的產品」。

intel公司推出的810E2處理晶片,繼810E後推廣在低價市場上,採用ATA100的IDE介面、4個 USB支援、及PC-100 SDRAM的支援,主要是讓Celeron處理器搭配使用。

整合繪圖規格,專為筆記型P3和Celeron電腦所設計的,Intel 815EM晶片組結合AGP4x,支援 SpeedStep技術,具有 Intel的HUB架構,特色是有新的I/O控制器(ICH2-M),使系統效能更具彈性,ICH2-M可以增加 USB,還有LAN連 接介面,以及 ATA-100和支援杜比全環繞音效,I815EM晶片組也整合硬體動態補償改善DVD畫質,而其數位 影像輸出接頭可直接連接電視或是平板顯示器。

日前美商intel公司發表新款的870晶片組,是intel公司第一款支援DDR規格的晶片組,預計2001年底推出,專用於伺服器、支援 RDRAM、DDR等記憶體規格。

CPU的倍頻,全名是倍頻係數。CPU的核心工作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係,這個比值就是倍頻係數,簡稱倍頻。理論上倍頻是從1.5一直到無限的,但需要注意的是,倍頻是以0.5為一個間隔單位。外頻與倍頻相乘就是主頻,所以其中任何一項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頻上升。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為:主頻 = 外頻 x 倍頻,當外頻不變時,提高倍頻,CPU主頻也就越高。一個CPU預設的倍頻只有一個,主機板必須能支持這個倍頻。因此在選購主機板和CPU時必須注意這點,如果兩者設定錯誤,系統將無法開機。此外,現在CPU的倍頻很多已經被鎖定,而無法修改,來達到超頻的效果。

這個計畫是2003由美國能源部提出,並交由民間組織規劃與執行。美國於2006年正式將80 Plus列入能源之星草案當中,還更進一步成為正式的環保法規。此規範的主要訴求在於,不論在何種負載下交流電與直流電間的轉換效率都能保持在80%以上。原本只是個獎勵性質的方案,演變到現在幾乎成為電源供應器的購買指標。

流明是亮度的單位。流明數值越高,表示投影機畫面的亮度越大。就目前的機型而言,家用機種約1000-2000流明左右就很夠用,大型會議機可高達3500流明。

在New iPad就已使用的視網膜螢幕,於Mac Book Pro Retina上搭載的是更高規的2880x1880解析度,與1080P HDTV畫面相比,2880X1880的解析度畫面,幾乎有2倍大。

:::

PCHappy相關服務

好站推薦

[ more... ]

線上用戶

12人線上 (1人在瀏覽電腦名詞)

會員: 0

訪客: 12

更多…

本站統計資料

版權聲明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PageRank:
Check PageRank
資助本站:

本站信息

管理員